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浅谈提高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成效

2018-09-11 02:07:03 PM

  质检部门的仪器设备,是质检部门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今业务活动及发展趋势来看,正确合理地对设备的选择和使用进行成本控制,建立一套完整的设备档案,有计划地更新设备,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使之持续准确可靠,且经济地提供硬件的支持,是保证检验工作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设备管理的主要目的。


  一般来说,设备管理的成本主要包括购置费用(直接影响折旧费)、维修与设备管理人工成本、维修材料费(主要是备件)、外修费、停工损失等。设备管理成本的控制是设备管理工作中的质量控制关键,所以不应是被动地控制,应将更多的设备成本从不可控制成本变为可控制成本,从而达到降低总成本的目的,体现设备管理工作的成效。

  设备的选择

  实验室设备的选择与别的行业中的采购工作有很大不同,主要以满足性价比高的经济需求和符合使用需要的品质需求。设备的选择对于整个质检环节来说至关重要,设备作为科技的直接载体,其作用和影响也越来越大。总之,在对技术和市场把握较为准确的情况下,力争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生产可行、结构升级化和合理化,才是合理选择设备的目的。

  设备选择一般应从采购计划制定开始,采购计划应根据处于正常状态下的现有设备数量与实际工作需要来确定设备配备比例,配备比例为2:1,一套在正常检验工作中使用,另一套备用,以方便设备送检或发生故障时能及时替换,保证检验工作顺利开展。在对设备进行调研时,应调查可供选择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进行经济评价,结合本单位发展规划和业务开展情况,作出决策。选择较好方案,以便组织采购。

  选择设备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仪器设备的工作效率;
  (2)仪器设备的精度、准确度的保持性;
  (3)设备对工作的保障性能;
  (4)设备是否节约能源、经久耐用,是否便于检查、维护保养和修理;
  (5)环保性;
  (6)设备的成套水平;
  (7)设备在不同工作条件的适应性。
  同时,选择合格的设备供应商也是在选择设备时需考虑的重要因素,这是良好的性价比、可靠的质量保证和完善的售后服务的重要保证。

  运用价值工程考虑寿命周期成本和使用效益,也是现代设备购置的另一种基本方法,是控制设备综合成本的法则。价值工程就是用寿命周期成本取得功能效益,寿命周期成本不仅包括购置成本,还包括使用成本。因此,在购置设备时,要对设备的购置费用、品质、性能、可维修性、使用维修费用进行综合分析,并考虑其经济效益、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求得价值。

  设备的使用
  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是现代设备管理理念的核心内容[2],对设备寿命周期的所有物质运动形态和价值运动形态进行综合管理,也已经成为现代设备管理的主流观念,是设备管理进行质量控制的手段。

  仪器设备寿命的长短、效率大小、精度高低,不但取决于设备本身的设计结构和各种参数,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设备的合理使用[3]。正确合理地使用设备,可减轻磨损,延缓老化,保持其良好性能和应有的精度,从而使设备发挥应有的工作效率。

  正确合理地使用设备应做到:

  (1)根据质检部门本身的工作特点和业务开展情况,经济合理地配备各种类型的设备。既要满足检验工作需要又不能使设备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

  (2)根据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结构和技术特点,恰当地安排检验任务和设备工作负荷,使各种设备物尽其用,避免“大机小用”“精机粗用”等现象;

  (3)为设备配备具有一定熟练程度的操作者,要求操作者熟悉并掌握仪器设备的性能、结构、工作范围和维护保养技术。上机新人一定要经过培训和技术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

  (4)为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保证设备在规定温湿度、防尘、防震等工作条件下正常运转,延长使用期限,保证设备无故障;

  (5)经常对职工进行正确使用、操作和爱护设备的宣传教育,使设备保持“整齐、清洁、润滑”,处于保持技术状态;
  (6)制定有关设备使用和维修方面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设备使用责任制度,将使用、维修记录存入设备档案。

  另外,坚持对设备的日常维护,防止固定部位的松动。保持设备清洁,经常进行润滑以及进行部分调整工作;定期对设备进行部分清洁、修理、调整,更换少数已经磨损老化的零件,使设备精度达到规定要求,并对主要零件的磨损情况进行测量、鉴定,为编制设备修理计划提供依据[4]。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磨损阶段、正常磨损阶段和剧烈磨损阶段,要在初期磨损阶段爱护使用,在正常磨损阶段精心维护使用,在剧烈磨损阶段前及时修理。相应地,设备的故障变化规律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期故障期精心安装、认真调试、强化试运转、严格验收;在偶发故障期加强维护保养;在进入磨损老化故障期前及时进行预防和维修,重视经济和技术劣化。如今在“抓质量、促发展、强质检”的大环境下,须重视对经济、技术劣化的应对,其基本做法就是提高设备的生产运转效率,防止设备的闲置不用,在技术劣化之前及时进行更新工作。

  另外就维修方面而言,预防维修制度是我们应该首先考虑的维修制度。在此维修制度下,大致可以分为日常维修、事后维修、预防维修、生产维修、改良维修、预知维修等多种方式,各种方式的成本有很大的差别,应根据不同设备和不同情况,综合运用多种维修方式,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维修费用。首先,可根据不同的故障类型选择,如对状态易于监测的故障实施预防维修和改良维修,对维修方便、故障有规律的实施定期维修等。其次,可根据经济性的不同选择维修方式,将事后维修费、预防维修费、状态监测费、停机损失费等进行比较,选择费用小的修理方式。

  再次,按设备不同的劣化形态选择维修方式,预防维修是较好的维修方式。这样,既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又能将维修成本降低。

  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有设备和新设备不断完善,设备无形老化的速度越来越快,陈旧设备已无法满足检验工作的需要。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成就,根据检验业务发展需要,改变原有设备的结构或为旧设备增添新部件、新装置,改良原有设备的技术性能和使用指标,使局部达到或全部达到现代化新设备水平,比购置新设备投资少,经济上比较合理。

  设备档案管理工作

  检验机构的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工作是维持检验机构仪器设备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是设备管理的基础,应作为一项经常性和长期性工作来抓,是质量工作中体现成效的一个基础性工作,那么怎么能做好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呢?

  1、建立完善的仪器设备管理体系和监督体系。在检验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建立与本机构相适应的具体负责仪器设备管理的机构,实行机构、科室、操作人员的管理网络,通过相互协调的仪器设备管理网络,设专人负责,使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从申购、采购、验收、标识、建档、使用、维护保养、维修、停用、报废等逐一落实。通过仪器设备管理文件的实施,以文件形式将仪器设备管理的目的、岗位职责、管理要求、工作程序、状态标识、记录与档案管理等明确统一规定,使各部门各岗位都了解其在仪器设备管理中所负的责任与应尽的义务,从而实现仪器设备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2、建立仪器设备的管理台账和档案。对于周期计量检定的仪器设备应当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台账,应包括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名称、出厂编号、测量范围(量程)、精度(分辨率)、购入日期、购入状态、购入费用、管理编号、使用部门、保管人、用途、状态(在用/停用)、计量检定周期、计量检定单位/部门、上次计量检定日期、检定结果、历次计量检定记录(日期与结果)等,必要时还可增加仪器设备管理类别、等级(贵重、主要、一般)、档案编号等[5]。

  3、对仪器设备进行分类管理。通常仪器设备从计量管理角度上可分为周期计量、一次性计量和非计量三大类(或A,B,C类),直接用于测量的仪器设备一般应归类为周期计量仪器设备,而作为提供或创造测量条件或环境条件用的仪器设备(如普通交流稳压电源、空调机等)可归类为非计量仪器设备(C类),对于其测量准确度一般不会随时间、环境条件和使用状态等因素改变的检测仪器设备(如玻璃水银温度计和钢板尺等)可归类为一次性计量仪器设备(B类)。从仪器设备的用途上可分为检验仪器、辅助检验仪器、办公仪器设备、环境使用。根据设备的综合效率,按照重要程度进行分类,对重要设备进行管理。其主要评定要素:故障的影响、有无替代设备、开动状况、修理难度、对质量的影响、原值等。通过对以上要素进行综合评分,来分别制定对不同类型的仪器的保养或维修计划就比较简单明了了。

  4、做好仪器设备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仪器设备的使用部门应对本部门所开展的检测项目做出各检测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值的评定,以便在需要时可以提供所检测项目的不确定度值。在进行检测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时,必然需要用到仪器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的值。因此,仪器设备的使用部门应注意收集所有仪器设备的各个测量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的值,一般可以通过计量检定或从校准证书上取得。

  5、做好仪器设备的各项记录的归档工作。计量检定证书、使用记录、维修记录、零配件更换记录等应及时定期归档,这些记录可反映仪器设备的历史情况,以便在出现量值或精度超差时能及时发现和查找原因,并加以采取补救措施6、为了将各项记录定期归档,在设计记录方式时采用活页形式,并在每页记录加以页号和仪器设备管理编号,防止记录遗失。

  综上所述,设备管理工作不是简单地购买、使用、管理设备,包含了方方面面的工作,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需要从各个角度出发,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措施,减少各种支出,主动地降低总成本,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对设备实行全过程的综合管理,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和花费,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可实现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经济、设备综合效用高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设备管理的主动权,掌握设备管理质量控制的主动权,体现质量工作的成效,更好地保证设备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保证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展。